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218章 王文龙长这样?

主真是没有解决此问题的办法。

运粮根本是无稽之谈。

其实仔细了解过就会知道大航海时代的粮食贸易没有那么简单。

粮食的单价低,如果没有专门疏通过进出口粮食的渠道,就简单的把粮食送到某个港口集中,再通过海运千里迢迢的运回大明,很可能路上消耗的运费比粮价本身还贵。

历史上明清两朝的朝廷也都有各种政策,鼓励商人运粮食到中国解决灾荒问题,但实际根本不可行。

看看数字就知道。

清初福建每年粮食进口数额才两千三百石,过了百多年,一方面清廷针对粮食出台各种税收减免支持,英国荷兰殖民者也针对粮食出口开发了印度,南洋,暹罗等出口粮食生产基地和相应的港口设施,直到清末进入福建的进口粮食数额才渐渐增长到十二万石。

而即使是十二万石的进口数额也就能养活五六万人,现在福建至少三百万的人口,这点粮食连所需的5%都到不了,而荒年所带来的粮食减产,动辄就是两三成,进口粮食只能说是有所小补。

更何况十二万石已经是清末的数字,相对应清末福建人口早就上了千万。

直到清末福建百姓吃的大多数粮食还得靠自己种出来,在晚明时期靠进口粮食解决粮荒更是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