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东欧的雄鹰 第257章 天选家族的保卫

第257章 天选家族的保卫

阿尔布雷希特带着下奥地利的希望走了,襁褓中的儿子是哈布斯堡能否重新回到神罗统治者的关键。

一部分士兵留守维也纳,用于防范上奥地利的人趁机偷袭。剩下的前往匈牙利,防范波佐尼地区的敌人。

彼得先北上逼迫那些不愿意臣服布达的小领主收拾一下,但还没等他去,就有一部分争先恐后的向公爵表示效忠。他们生怕公爵将他们的庄园夷为平地,毕竟他们的军队在公爵面前还不够看的。

世俗贵族还是挺识趣的,但那些宗教贵族就不好了。天主教的修道院长和教士抗拒布达的行政命令,他们向罗马和神罗求助,请求援军解救处于苦难中的匈牙利民众。

但现在已经没人能救他们了,面对大军压境,他们要么投降,要么化为灰烬。

有公爵的军队作为底气,玛丽颁布法令调拨资源也就容易多了。宗教土地法令和征兵法令都能够正常进行,中央权力更加集中。

四面八方的匈牙利军队交给彼得指挥,在十天内,他就带领着一万军队来到波佐尼并向西收复匈牙利领土。

在杰尔,彼得带领的军队击败了一支2000人的敌军。他的骑兵已经进入奥地利地区进行掠夺和骚扰,而对手们却手忙脚乱,就连军队也没有集结完毕。看样子想不输都难,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视线转移到东方)

罗马帝国持续在安纳托利亚进军,安塞拉、锡诺普等城镇接连收复。君堡派出官吏来治理整合当地,没收敌军的土地和财产并重新分配给本国的士兵和贵族。守在安塞拉的沃伊克就获得了一块超过6000亩的土地和大量的金钱,原本在土地上的基督教奴隶全部成为自耕农,甚至不少人为了在帝国过的好点,争先恐后的改信。

而且,穆萨皇子死亡的消息也传到整个地方。穆罕默德赶紧派兵去收他哥哥的遗产,去晚了就没有了。卡拉曼也趁机扩张,但罗马的压力让他和威尼斯洽谈,一个需要罗马的贸易,一个需要保护自身,两个异父异母的国家就这样称兄道弟。

又一次的胜利让米尔恰更加骄傲,尤其是收复了安塞拉标志着安纳托利亚局势重新回到曼努埃尔一世时期。不过这个时候可没有十字军国家帮助自己分散突厥注意力,整个中东的压力都得让罗马扛。

怎么样才能让敌人多次出击呢,米尔恰翻阅了十字军国家和西方主教区的书籍,觉得那种采邑主教可以在新领土进行。

采邑主教,或译王公主教或亲王主教,是指以教会王公的身份治理著一个或是多个公国,同时拥有政教二重权力的主教。这些世俗地位并不是源自于担任主教者在领受圣职前获得的贵族身份,而是附加于这些主教职位上,随着主教职务的传承而跟着继承。当该主教之管辖地为总教区,则被称作采邑总主教,此外相似的神职身份还有采邑修道院长。一般而言,这些主教治理的公国会和他管理的教区部分或完全重叠,但并非全都如此,如科隆因为从科隆选侯国独立成为自由城市,因此科隆总主教的领地就不包含科隆一地。

采邑主教区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分封诸侯中十分常见,其中有些甚至获得了帝国亲王的头衔,并可派遣代表至帝国的议会中。为了抵制日耳曼部族中的握有大权的公爵们,东法兰克国王捕鸟者亨利和其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势必得找出一个方法来抵制公爵们的影响,于是奥托一世引入了教士来和世俗国家的诸侯分庭抗礼,于是将领地分封给有影响力的主教们,采邑主教应运而生;他们的教座也从一般的教区变成了采邑教区或称采邑主教区。

现在,米尔恰打算在东方设立采邑主教,东正教会肯定支持,但对于国家实行的中央集权也会有危害。

但他寻求支持时,不只是内阁大臣反对,就连普世牧首也不赞同采邑主教的设立。因为这意味着东正教会要独自面对那些来势汹汹的异教徒,特别是在东方,没有世俗政权的支持根本不行。所以普世牧首联系,效仿西方设立三大骑士团,给予他们独立建国的机会,这样既能保证宗教传播,又能保证土地不会在夺走。而君士坦丁堡则实行宗主权,利用外交能力来掌控土地。

骑士团,这个米尔恰倒是听说过。北方那个条顿骑士团不就是嘛,还建立了独立的政权。这样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既然主教领地不行,那就换种做法就好了。

正教会还是比天主教听话,至少不用担心会有叙任权斗争这样的事情。由他们组织的骑士团也肯定很好。

不过在新领土的分封,教会也分得了不少土地,原本都是那些异教寺庙的,也算是不改变功能使用。教会只能在精神领域继续发挥作用,世俗基本没有他们的位置了。各个大学出来的学子都是新鲜的官僚,他们会替皇帝打理好地方行政。

不过随着领土的扩张和各种事务的产生,需要的官僚也就越来越多。他们全是领着薪水的,加上军费,一年下来要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但由此得到的好处是地方掌控力比以前高了,地方官都会在不同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