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了,谁还会计较那许多?”
赵明枝也不解释,只跟在后面,时不时问几句,就这般跟着在流民棚中穿来穿去。
她昨日虽然来过,但与今日亲身行走其中,感觉全不相同。
所谓“棚”字,本该以木为聚,可道路两旁毫无规划,往往几块木板支着,上头覆盖一层草杆禾秆,进屋时只能弯腰,便成为几人乃至十几人窝住之所。
因家家所造不一,草木棚屋也大小不同,各处见缝插针,叫人一走近便觉逼仄难耐。
这还其次,仓促造出的房舍,自然没有安排下水,是以越往里走,越有一股便溺秽味。
因接近午间,正是住户们活动之时,不少人就在路中生火做饭,那黑熏熏烟味混着粪尿骚臭味,当真叫人极难容忍。
赵明枝虽戴了帷帽,可一行人穿着、打扮同此地格格不入,再如何低调,还是一路都引得路人关注。
幸而那邹娘子住处距离此处并不算远,弯弯绕绕了片刻,终于到得一处草棚外。
邓娘子指着那棚户道:“人就住在里头了。”
口中说着,自己主动上前叫道:“邹娘子,有人来找!”
赵明枝看了看那草棚,向着木香轻轻点头示意。
后者从随身布袋里取了一小串铜钱出来,约有百八十枚,塞到邓娘子手里,道:“辛苦你带路。”
邓娘子哪里料到轻易就得了这些钱,当真喜出望外,她看到赵明枝等人打扮,也不做推拒,道:“多谢贵人发善心,我家中实在苦穷,厚着脸也要收了。”
说着把那钱急急拢进左袖里,再用右手挡着,才小心藏好,屋子里就钻出一个人来,正是昨日上前拦路邹娘子。
她看到赵明枝一行,十分忐忑模样,忙要上前行礼。
倒是邓娘子道:“邹娘子,半路遇得你家亲戚,说是特地来找,我就给捎过来了——这是苦日子过到头,总算有好日子了!”
又道:“人已是带到,我这就先去买粮了。”
说着向着赵明枝又福了福,才匆匆走了。
邓娘子一走,那邹娘子也不顾左右不少人正往此处张望,腿脚一弯,就要跪倒,幸而木香及时把她拦了下来,半扶半架着把人带了回去。
赵明枝跟着进了草棚。
京都府城西一向有营地供流民居住,历朝历代都曾经得过大用,抚活流民无数,再老旧也有砖有瓦,可这棚子却是后来流民自搭,里头当真连石头也没有一块,全凭木板搭架子,上盖稻草杂草,稍不留意就要倒塌。
这邹娘子的草棚里头只一丈见方,里头垫满干草,又有铺盖,只没有床柜等物,显然一娘二子就睡在地面,又有包袱盆碗堆在角落,当中却摆放了许多竹片、浆糊、绳线等物,另还有几个做到一半的架子。
邹娘子局促要跪,被木香拦了,只好俯腰行礼,口称公主,又紧张看了一眼屋里东西,道:“公主竟真的亲来了……俺这地方狭小,实在没地下脚。”
赵明枝便道:“因怕来得突然吓了你,昨日特使人来同你说过,那人竟未说清么?”
邹娘子连忙摇头,道:“那位小娘子说得很清楚,只俺实在不敢信,都说公主尊贵,怎会……”
她说到一半,便闭了嘴。
赵明枝指着当中竹片竹架问道:“这是在做什么?”
“做的灯笼。”邹娘子急急去取了个架子过来举给赵明枝看,“俺没得办法,四处找了许多天,才得了帮人做灯笼架子活,一个能值两文。”
赵明枝低头去看那架子,条条根根,竹片又插又折,还要整形,根本不是很快就能做好的。
又看邹娘子举着灯笼架子的手,果然十根手指,根根肿得萝卜似的,还开了裂口。
“做一个要多久?”她问道。
“若是熟手,小一刻钟就能做好一个,一天能得个几十文。”邹娘子回道。
一天几十文,如今只能买半斗米不到。
赵明枝顿了顿,又问道:“这灯笼能做多久?”
邹娘子的面色一时有些灰败起来:“好叫公主知晓,这生计已经再干不了了——早间去交货,那货主说东西够了,不用再做……”
又道:“可惜我这手在水里泡了一月,一碰就出血,客人不肯叫我帮着浆洗衣服,连条退路都寻不到了。”
她越说声音越低,一旁襁褓中小儿不知是不是感知到母亲情绪不好,忽然睁眼醒了过来,哇哇大哭。
此处小儿一哭,这各家草棚本就没有隔音,简直犹如捅了蚂蜂窝,左邻右舍的小儿都跟着哭了起来,只那哭声都不强,一抽一噎的,连气都是断断续续,弱得很。
邹娘子吓得急忙去把小孩抱起来在怀里颠着哄,又偷偷去看赵明枝,似乎还不敢十分相信。
赵明枝就把脸上帷帽摘了,拿那帽子去逗小孩。
孩子得了母亲抱,又见得赵明枝帷帽,已经停了哭声,此时伸手去抓那帷帽垂纱。
邹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