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市委出面牵线,推动易安汽车收购长安所持陆风汽车的股分,这步棋,霍利下的很妙,让长安董事长朱华荣猝不及防。
母公司兵器集团下文件了,他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易安最终以16.3亿的价格全资收购陆风汽车,如果不是因为爱驰申请破产,法院强制执行,这个价格拿不下来。
16.3亿买下的不仅仅是陆风的造车资质,还有两大生产基地30万辆车的产能,同时吸纳了接近600人的技工团队。
加上高合那边过来的四百多人的技工团队,易安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上的人才储备已经达到了一千人。
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在汽车产品出来之前,光是养人才都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再加上研究、实验、建厂……等等费用。
一年随随便便砸三五百亿进去。
那些几十亿进场造车的人,如果没有代工厂,这点钱估计真的只能做个PPT出来。
完成对陆风的收购之后,霍利会见了两位高管人选。
由国际猎头公司海德思哲帮忙物色的总裁和副总裁两位高管。
霍利旗下的产业和海德思哲这家国际猎头合作多次,特别是易速国际事业部成立之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管都是由他们去物色的。
这家国际猎头在这个行业里拥有超过75%的业务,被称为最纯粹的猎头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最喜欢的合作对象。
这次海德思哲京城国际事业部的猎头们为易安提供了两位人选。
一位是一汽奥迪的营销总监,从业二十年,非常了解汽车行业。
由一个懂车的人来做这个CEO自然是最让霍利放心的事情。
一汽奥迪在国内市场上风靡这么多年,营销总监功不可没。
除了管理能力之外,自带营销buff,属于多功能型人才。
副总裁人选是原丰田汽车新能源项目的高级技工。
易安要自己研究生产电池,离不开这方面的人才储备。
日本车企,以丰田为首的氢燃料派系已经扎根十多年了,即便受到电车行业的冲击,在中国市场下降了10%的份额,也没有放弃在氢燃料上的赌注。
日本车企坚信电动汽车只是过渡,只有氢燃料才是新能源最终的归宿。
先不提这个技术研究方向对不对,在市场战略上,日本车企一定是有失误的。
从特斯拉开源,共享专利开始,电动汽车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崛起,发展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
就算未来可能过渡到氢燃料,但是电动车这块巨大的蛋糕就不要了?
等丰田反应过来,发现全球电动车发展已经无可阻挡的时候,再入场电动车行业已经晚了。
跟着做了几年电车,发现销量不行,又继续押宝氢燃料。
这就导致日本各大车企的电池研发团队非常尴尬。
一会儿当亲儿子对待,一会儿连干儿子都算不上。
很多高级技工甚至是总工程师纷纷跳槽。
海德思哲为霍利挖的这位汽车电池研究专家阿达克己,虽然职位是高级技工,但是在丰田汽车电池研发项目中是总负责人,地位相当于总工程师。
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眼下的汽车电池研究的趋势是明朗的,不管是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还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蜂巢的龙鳞甲电池,以及各大新能源厂商生产的各形态电池,都只是原料和形态上的差异。
研发生产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易安现在进场,肯定是不能走老路的,不然会落后很多,必须跟随汽车电池的三大发展趋势去研究。
趋势一:正极材料朝高镍化发展,逐步降低钴、猛的含量,钴资源稀缺,国内储量不足全球1%,过渡依赖进口,不仅会被贸易壁垒掐脖子,还无法降低成本。
宁德时代、松下和LG都在尝试研究去钴化的三元电池。
趋势二:硅基等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
眼下流行的是硅碳复合材料和硅氧复合材料逐步取代以石墨为主的负极材料市场。
趋势三:动力电池结构向大模组和无模组方向创新。
传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电芯+模组+电池包”的三级配置,但是这种配置的空间利用率非常低,挤压了其他部件的空间,所以电池一体化成为了主要研究反向。
市场上研究的主流是CTP和CTC。
CTP就是电芯+电池包+地盘,去掉模组。
CTC更大胆,直接是电芯+底盘。
未来电车电池一定是朝着精细化,高效性和安全性的方向发展,将多余的空间还给汽车重要部件。
霍利和丰田高级技工阿达克己见面时,就谈到了三个发展方向。
在未来趋势上,易安必须加大科研投入,紧跟大方向,如果有可能,探索更好的电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