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赤心巡天 第四章 求仁得仁

千百个画面在刘淮脑海中转过。</br></br> 一会儿是阳建德殿上大开杀戒,亲手灭杀血亲子女。</br></br> 一会儿是他刘淮魔功大成,为主复仇,杀进临淄,血洗齐宫,当庭杀死那姜姓老儿。</br></br> 一会儿,又是他站在阳玄策的尸体前,而故主阳建德正满脸血污地瞧着他,“狗奴才,孤叫你保护孤仅剩的儿子,你怎却杀了他?”</br></br> “啊!”</br></br> 刘淮从癫狂臆想中挣脱出来,剧烈地喘息着。</br></br> 脸上、身上,已经被密集的汗珠覆满。</br></br> 然而那血色的文字,却在脑海中翻来覆去的流淌,愈来愈清晰。</br></br> “不,不,我不能!”</br></br> 他癫狂地喊了几句,忽而反手一掌,打得自己头颅爆开!</br></br> 红的白的,淌了一地。</br></br> 刘淮的尸体躺倒在地上,但他身上的皮肉,都松弛了下来,再不复之前那种恐惧状态下的绷紧。</br></br> 然而……</br></br> 窗子关着,但不知哪里钻来了一缕风。</br></br> 这风卷起桌上那兽皮书燃烧之后的灰烬,轻飘飘的洒落刘淮尸体上。</br></br> 那灰烬渐渐消失,刘淮的尸体也慢慢消失。</br></br> 到最后,地上连一点红白污迹都不见,也没有血肉骨骼。</br></br> 只有刘淮生前穿过的衣服,和衣服上——</br></br> 一卷古老的兽皮书!</br></br> ……</br></br> ……</br></br> 灭情绝欲血魔功在容国掀起的波澜,于阳域全无影响。</br></br> 这里的百姓在惶恐不安中迎来了齐国的统治……但很快就适应了。</br></br> 这当然有很多种原因。</br></br> 譬如“阳廷最后的脊梁”黄以行,譬如“仁义无双”青羊镇男。</br></br> 两人都为拦阻凶屠的屠刀出了力,黄以行保障了衡阳郡的和平,姜望在日照郡嘉城城域建立起了国乱时的世外桃源。双方都活人无数。</br></br> 当然,姜望的名声之所以能够追上前者,主要在于重玄胜不遗余力的造势。如今阳地三郡,只有日照郡镇抚使的位置悬而未决,可见阻力之大,但民间关于姜望的呼声已经很大。</br></br> 对此姜望也是做了些指望的。</br></br> 获爵青羊镇男之后,他才在真正意义上享受到青羊镇域反哺于他的好处。</br></br> 爵位官位,从来不仅仅是简单的荣誉。它切实关系着一个朝廷对国家的统治,相对而言,它自然也能够享受国运的补益。</br></br> 具体到某一个官职来说,它影响着官员的权力,也决定官员能够接收到的“反馈”。</br></br> 例如席慕南能以嘉城城主印行敕令,便是借助于嘉城民心。汇聚民心,不仅可用于征伐,更实际的效应,在于可以帮助修行。</br></br> 以姜望本人为例。</br></br> 他早就在事实上完成了对青羊镇域的掌控,但于礼不全,不能名正言顺。只在魂陷飞雪劫的时候,意外得到了反馈。但终究不是正统手段。</br></br> 那一面鲤纹赤旗本可以帮他聚拢民心民意,为他所用,可惜还未来得及彻底与青羊镇域定为一体,便已毁于龙骨面者之手。</br></br> 但如今阳地尽为齐土,齐庭一纸诏书下来,姜望成了名正言顺的青羊镇之主。所谓“民心民意,载沉载浮”,这话他才真正能够有所理解。</br></br> 体现在修行之中,那属于青羊镇域的民意,时时刻刻汇向他的爵印中——那是一方两指宽、两个指节长的小小印章,阴刻【青羊男印】四字。</br></br> 把此印佩在身边,能够感觉到神魂之力受到滋养而壮大,当然,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只是若能经年累月下来,亦是可观进步。</br></br> 而如果能够得到日照郡镇抚使的位置,将此地经营好了,就意味着更多的民心民意,更快的神魂壮大。</br></br> 很多官僚之所以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并非看不到此等好处。而因为这反哺是缓慢的、细水长流的,而贪渎、横征暴敛,却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收获。</br></br> 一般来说,愈是国运昌隆,官员愈多勤心于民者,乃是求长久计。愈是国势飘摇,愈多短视官僚,因为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能够得到长久收获,便只想夺了横财就跑。</br></br> 俗语称,“强国文士定山河,破国文官不如鸡。”便同此理。</br></br> 既是说两者调动的力量不在一个层次,亦是说双方得到的反哺有天差地别。</br></br> 而回到齐国对阳地的统治上。</br></br> 在姜望看来,阳地百姓之所以能够这么快接受齐国统治,固然是齐国经年累月的渗透,民风民俗的浸染,前相晏平之策所收的效果。</br></br> 但最直接的原因,则在于齐军在完成对阳域全境的事实性占领之后,第一时间清扫了境内的全部凶兽,解决了令无数阳域百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