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斗罗活久见 第274章 无限动力的海

微麻烦一些,需要先一步的将天空之中的冷空气抽过来,但本身完成抽气的斯特林发动机就是利用温差完成工作的。基本上可以通过挂机的方式将冷空气进行循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类来说,难度也并不算太大,冷空气将会在冰盖下方的管道之中流通,流通到各个工业区,通过工业区之中,冷空气与水面之间的温差就可以让这个世界的动力机械进行工作。

因此这个世界的动力机械看起来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个像是浮标一样漂浮在水面上,上半部分就是冷却系统,下半部分就是加热系统。有的是漂浮在岩浆上的,在海洋之中,自然就是漂浮在水面上。

下方炎热的水对发动机进行加热的同时,上方冰冷的空气流淌过来的同时又进行冷却。有温差的地方,人类就往往能够通过温度的差距将能量提取出来。虽然眼前的发动机的提取效率并不是特别高,依靠着传动轴和水底连接的话,还需要巨大的漂浮平台,辅助稳定结构。保证漂浮结构不会在水面上来回翻滚。但这对于这个世界的人类来说已经是相当有利的环境了。

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的人类一直都没有想到通过燃料燃烧的热量来给自己提供能量。正常的世界,这些动力机械所使用的能量所需要的温差更多的应该是来自于燃烧物燃烧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毕竟如果通过燃烧来获得能量的话,那么各种动力机械就可以相当便携,可以带到各地儿去这个世界利用水下的高温进行能量提取的方式,其实类比在地球上的话,就类似于利用太阳能,风能或者是水能。

人类利用这些能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他们逐渐被淘汰,被化石能源边缘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便携性不够。

不管是利用风力还是水力他们都没有办法安装在车子上面,让人开着它到处移动,没有办法小型化。或许利用太阳能的确是可以驱动车子,但必须要配套相当多工业来发展出电池,才能够让车子完成充电。就算是完成了充电,在有线的太阳能之下也不可能边充电边跑,要充电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够行驶一段距离。而且充电的时候大概率要停车下来,把太阳能电池板进一步的展开才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光能。

因此这对那个世界的人类是巨大的限制。更多的开采化石能源,直到技术发展到足够高,利用各种自然界的能源的难度开始降低,并且有足够强的储存能量的能力之后,才开始考虑新能源的发展。

这个世界相对来说就有一点不同了,那就是高温的水是可以相对比较轻松的找到的,岩浆也比较普遍的分布。这意味着利用这种能量虽然依旧受到地形的限制,但不至于像地球上利用水力或者是风力,限制条件要那么多。

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整片海洋之中都有着高温可以利用,人类又离不开水,以至于对于这些必须要利用自然环境才能够获取的能量的限制变得少了很多。目前人类的水下空间还在初步建设的过程中。但已经出现了这么多水下的交通工具。利用的依旧是斯特林发动机,让其中散热的部分漂浮在水上,加热的部分放在水下,驾驶者不需要提供任何额外的能量。这些类似于快艇一样的船就可以高速的行驶,停止的时候只需要挂上空挡就可以了,发动机甚至根本不需要关闭。

当然,考虑到了材料损耗的问题,真正要是长期不用的话,发动机肯定还是要关上的。

但就是如此,只要有水的地方,这些快艇就可以自动的行驶,可以说是在水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了。在这种不需要任何燃料就可以高速在水下前进的情况下,人类在水面上发展远远比在陆地上发展更加有前途,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在水下这种特殊的环境之中很难找到矿物,就算是能够找到矿物,大部分的恐怕都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在搞到开采这些被融化成液态的矿物之前,更多的还是需要依靠从陆地那边输送矿物过来。

即便如此,水面也太过适合人类发展。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要尽可能的维护好这些冰盖的坚固程度。最初的话,人类应该是沿着海岸线进行发展,并且对海岸线附近的冰盖进行加固。

在之前的探索之中,并没有发现冰盖之下究竟有多深。伴随着人类更多的探测起来,到了水下之后也逐渐的搞清楚了冰盖的下方究竟有多深。其实也就是几百米的深度,只不过之前的绳子不够长罢了。

在确定了深度之后,人类这一边的工程队决定在冰盖的下方修建起一根根立柱,用来撑住这些冰盖。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绿柱缩短,因为他们注意到了,冰盖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浮力,虽然他们接触的这一部分的冰面像是直接漂浮在水面之上,没有浸泡在水中,但如果从整个海洋整体的情况来看的话,这一块整体的巨型冰块,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应该是浸泡在水中的,就好像是海面上一座冰山。在海边的时候,这座冰山才能够悬浮起来的。

继续朝着海面内部进行前进的话,就会发现冰面开始逐渐的斜向下发展。水压也开始逐渐变大,那一部分的冰就是浸泡在水中的了,也就是说立柱只是起着一定的稳定作用。更多的影响着冰面能